小麦越冬管理要点
小麦进入越冬管理关键期后,专家建议:一是查苗补苗,对缺苗断垄地块及时补苗;二是封闭除草,利用土壤墒情在播后苗前进行封闭除草;三是保墒防冻,因地制宜开展冬前划锄、合理镇压,必要时浇灌越冬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为明年丰收打基础。(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永奇 周彦
小麦进入越冬管理关键期后,专家建议:一是查苗补苗,对缺苗断垄地块及时补苗;二是封闭除草,利用土壤墒情在播后苗前进行封闭除草;三是保墒防冻,因地制宜开展冬前划锄、合理镇压,必要时浇灌越冬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为明年丰收打基础。(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永奇 周彦
11月17日早上,在商水县平店乡的高标准农田里,种粮大户李建党正蹲在田垄旁,扒开湿润的土壤查看小麦出苗情况。他感慨道:“今年雨水多,地湿,播种比往年晚了好多天,但政府组织得力、技术指导到位,现在看苗情不比往年差。”截至16日17时,周口市已播种小麦1022.6
初冬时节,项城市范集镇的田野上,履带式农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范集村村民赵大爷站在田埂上,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高兴地说:“今年雨下得久,地里湿,正愁小麦没法播种,就看到干部来宣传抗湿晚播技术了!”
沃野平畴,织就现代农业新画卷。11月12日,在周口国家农高区核心区——郸城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土地深褐平整,肌理细腻。经过“犁三遍、耙三遍”的深翻细耙,土壤达到疏松均匀的理想状态,静待麦种播下,孕育来年的丰收希望。(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松 摄)
10月29日,老人通过视频直播向家人展示老人节盛况。当日,沈丘县北杨集镇林寨行政村举办第十五届老人节,全村60岁以上老人欢聚村广场。该村党支部操办宴席,主打当地非遗美食“马义士十大碗”。老人们品佳肴、话家常,这场延续多年的活动,生动展现了当地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把根扎在泥土里,才能长出为民的枝芽。”这是周口日报社派驻淮阳区冯塘乡丁洼村第一书记田松平写在驻村日记里的话。驻村以来,他怀揣对乡土的热忱与对群众的牵挂,以党建为引领,在丁洼村的田埂上书写实干担当,让乡村焕发出振兴活力。
踩了两个月的泥,总算把梨卖出去大半了。近日,商水县姚集镇白庙村的果农张丑站在自家一亩多的梨园内,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尽管今年受天气影响,他的酥梨减产近六成,但在周口日报社助农团队的帮扶下,1500多公斤梨得以顺利售出,这让他在“靠天吃饭”的无奈中看到了希望
自2024年10月启动“工会帮就业”直播活动以来,市总工会累计开展活动13场,组织100余家企业现场参与、400余家企业线上参与,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通过直播渠道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超3000人,助力求职者高效就业。
“我今年种了500多亩玉米,最担心的就是收下来没有地方晾晒。”10月14日,鹿邑种粮大户魏俊章感慨道,“现在好了,粮食从地里直接运到烘干塔,水分一键降到安全标准,真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从今年5月洋葱进入收获季以来,河南宏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宏民农业)董事长高志民的电话就响个不停。今年洋葱供应量大,价格一路走低,珍珠葱的地头收购价普遍压到每斤3毛,而高志民季前向农户承诺的最低收购价是5毛。即便自己不赚钱,他也坚守承诺,目前已陆续收购洋葱约
“哇,这尊老子骑牛雕塑太逼真了!”昨日,在扶沟县宝乐奶业有限公司牛文化馆内,一群游客兴奋地讨论着。这座以牛文化为主题的展馆,已然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新宠。
康普东在周口市川汇区城南街道王响午行政村广受村民赞誉。今年52岁的他,将红白理事会视为新的舞台,充分发挥自身沟通能力强的优势,全身心投入移风易俗、服务村民的工作中。他积极抵制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等不良习俗,推动勤俭节约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村里移风易俗的“先锋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副热带高压和北方冷空气频繁交汇影响,预计近期周口市仍维持阴雨天气。其中9日至11日,西部、北部有小雨或零星小雨;12日至13日,全市有小雨;14日至15日天气短暂转好;16日至18日,全市将再次迎来大范围降水过程。预计19日以后,晴好
9月20日上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商水县张明乡大连村第一书记付振平,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直播助农促振兴·敬老爱老暖民心”主题党日活动,邀请全村152位70岁以上老人同吃“爱心宴”。
9月8日,在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国家宝藏》郑州油化厂文创园专场录制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泥狗”代表性传承人邵波(右一)与著名演员、节目主持人张国立(中)及央视主持人苏眉文展开互动,现场传授“泥泥狗”制作工艺。本次《国家宝藏》栏目录制主题为“郑州记忆·